南京传媒学院学生作品 -亚博安卓下载

注册登录

南京传媒学院学生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诠摄汇 发布日期:2024-09-09

一场擂台赛,一个工作坊

杜子


摄影英雄会,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及所属的中国摄影报社等单位近年来在多地组织举办的品牌拍摄活动,已经成为摄影界备受关注的一种活动形式,对各地城市形象推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曾有幸作为导师参与其中,但这次面向的是学生团队,队员都是来自全国5所传媒学院的在校学生,以传媒学院摄影相关专业学生的视角来观察桐乡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同学们需要在3天的时间里完成确立拍摄主题、在地创作、编辑处理、演示评选。


通过抽签,我成为南京传媒学院队的导师,以乌镇为中心进行在地创作。组委会的安排非常周到,我和团队抽到乌镇作为拍摄区域之后,桐乡市摄影家协会的沈国华、徐春美两位老师立刻与团队对接,并向团队介绍了乌镇的基本情况。乌镇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同学们非常兴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了第一天的拍摄计划。在3天的英雄会活动中,第一天的拍摄非常重要,既要验证已经确定的拍摄主题的可行性,也要根据实际拍摄情况对拍摄计划作调整和修正,是唯一的试错机会。最后获得全场最高分的视频作品《智慧乌镇》就是在第一天的拍摄调研后重新确立的主题。


我和南京传媒学院的带队教师王翰林,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跟随翟振宇、梁津玮、孙屹、岳若松4位同学的拍摄。团队成员用镜头记录下景区中全年龄段打卡的活力,同时聚焦了外来青年在乌镇的创业故事,捕捉了游客的情感互动与乌镇特有的慢生活节奏,展现了这座水乡古镇当今的面貌与活力。全场最佳视频作品《智慧乌镇》,展现了乌镇除作为世界文明瑰宝之外的另一种面貌,即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引领城市发展新方向,将一座古城的人文与历史融合在了主题之中。拍摄过程中,同学们记录了乌镇不同的发展支点,镜头下的古城历史与当今科技交织,创新科技融入并改变了乌镇人民的生活。


摄影英雄会不仅是一场擂台赛,也是一个工作坊。在为期3天的拍摄过程中,导师作为同学们的指导者,要在拍摄过程中启发同学们迸发灵感,将关注点从乌镇的水乡风貌引导至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之中,引导至对媒介表达的认知和思考之中。同学们普遍反映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收获巨大,几十名队员同台竞技,可以看到其他人如何确定选题、如何表达、如何编辑等,也接触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摄影理念。王翰林老师感慨,短短3天,同学们就像上完了一门完整的课程。如果按照这样的强度教学,4年的本科只需要1个学期就可以完成。


翟振宇作品:慢城生活 


来到乌镇第一天,我去了晚晴小筑,想见见木心笔下的故乡。这样的心思在拜访后变得愈加强烈。我走在巷弄里,看到麻雀告别飞檐;回头处,染坊的蓝布迎着日光飘远。人间草木深,乌镇就这样从文字变得具象,成为我目光所及的风景。从前日色慢,看到乌镇的种种,我感叹时间似乎在这座古镇被停止。豁然开朗处,游客并肩坐在水边石阶,居民也在万千个平凡的日子中,与乌镇共同经历着岁月。

我想,用“景区”两字定义显得不妥,慢城的美,无法在走马观花中兑现。风景太柔软,历史太漫长,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过。我像孩童一般,想饱览这里的一切。描摹下乌镇,稿纸背面正是木心写下的诗句。按下快门,我似乎听到了跨越时空的回声。

 

拍摄时的桐乡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很多孩子也在这样的节庆里主动和陌生人说了第一句话。

 

在我拜访木心先生的晚晴小筑时,我来到了他的书房,想起了他写下的文字。透过百叶帘我看到了他写作的地方。窗帘隔开了一片天地,我很想去看看他的故乡。

 

太阳穿过万物照下来,所有事物的纹理都变得能够触摸。

 每个目的地的意义都在生活本身,解读方式也是靠每日琐碎的生活来诠释。我听到的回声,从木心又回到了眼前的乌镇。那些不作为符号而存在的人和物,成为了个体与人间交互的因果。

 

一直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对他们而言,平凡的事情也有很动人的一面。


梁津玮作品:打卡乌镇

乌镇,这个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小镇,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与街道、悠久的历史文化、宁静的水乡氛围、美食与手工艺品、完善的旅游设施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打卡乌镇》的创作动机来源于乌镇对游客的吸引力。东栅、西栅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我放弃了传统的景观摄影,转之将镜头对焦于人群,试图关注人们经过各种地点的“打卡行为”。这种打卡行为同时也体现出乌镇对游客的吸引力。


 

照片中是6个来自外地的年轻人,蹲在最前面的女孩提议在离开乌镇前,拍下1张合照,这是独属于他们的乌镇记忆。

 

在乌镇,穿汉服游园的人很多,除了衣服款式,下面一步就是比谁的姿态更松弛。画面中的这对情侣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了一个喜欢的姿势。

 

街对岸的汉服女孩们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乌镇的景色好像能包容所有的妆造,绝大多数人在这里都能拍得尽兴。

 

说到摆动作,我觉得最现象级的还是老年团,这样席卷全球的一批人,也在我面前展现了经典场面。

 

一起穿上定制的团服,他们在自拍,乌镇也新添了一道紫色景观。



孙屹作品:乌镇爱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总要和心爱的人去一趟乌镇!”正是这句话,吸引了众多情侣来到乌镇。我这次拍摄的主题是乌镇爱情,主要围绕乌镇里的情侣展开拍摄。那些十指相扣的瞬间、无须多言的眼神,足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他们用眼神交流,用心灵感受。乌镇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他们爱情的象征。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传达恋人对乌镇的憧憬和对爱情的期许。

 

通过抓拍情侣之间的亲密瞬间,我试图去展现他们之间的独特关系以及爱情的真挚。

 

我试图去探索不同年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爱情。

 

乌镇的自然美景、文化氛围和浪漫情调,为情侣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约会场所。

 

情侣们可以在乌镇尽情享受恋爱带来的甜蜜和幸福。

 

乌镇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象征。


岳若松作品:青年乌托邦 

谈起乌镇,我的第一印象来自艺术家陈丹青的访谈。1995年的冬季,陈丹青来到乌镇参观木心故居,乌镇的一切与13年前他离开中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年轻人都走掉了,只剩下老弱妇孺。近30年后的今天,乌镇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把琳琅满目的商店开遍大街小巷。

在关于乌镇的探访中,我关注了来自他乡的年轻人。相比普遍意义上的发达城市,这些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追寻有认同感的内心栖息地。对于年轻人来说,乌镇保留的生活文化,使其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生长在空间之上的文化意义,定义了年轻人心中理想故乡的概念。在许多年轻人眼中,乌镇的“乌”实际上是乌托邦的“乌”。这里包容理想,包容特立独行。


 

乌镇南栅景区,一位经营着木雕商店的非遗木雕传承人。

 

乌镇西栅景区外,咖啡店中的女店员。

 乌镇西栅景区内,一位来乌镇旅游的小男孩憧憬地望着在老街射箭馆内射箭的教练。

乌镇,花溪逸品民宿,一位经营者猫咖民宿的年轻女老板。

 

乌镇西栅景区内,在乌镇与大话西游的联名活动中扮演着游戏中角色的女coser。


视频作品《智慧乌镇》

乌镇,这座水乡古城,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的到来。而今的乌镇,除了作为世界文明瑰宝,更成为一座科技创新的高地,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先进科技逐渐融入乌镇人民的生活,乌镇也正在成为一座数字城市。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新领域,极大地保障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乌镇之美不仅体现在水乡风景本身,它留得住古迹,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发展互联网科技创新。乌镇,以科技振翅引领世界,这座水乡不只有风景。




举报 收藏 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