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源健
阐述:
芒种是节气,日记是我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
初到桐乡,前有芒种,后有端午,绕过那些城市地标和高楼大厦,我总能看到26℃下人们劳作、交谈、做买卖的身影,平淡中滋生出有意味的瞬间。这里的村与村分不清交界,村口没有牌楼,只能偶尔听到几声稀疏的鸡叫。去运河沿岸的码头,要穿过好几座小桥,桥下有时会游过一群鸭。还有一种城市的“体感温度”,这个地方和我的家乡还是不太一样,我需要试着去接近人,身份上需要试着去认同,相机有时候又拉远了人和人的距离。他们不爱被拍照,觉得打牌、卖菜是不值得被拍的,还特意嘱咐我更应该去拍些体现社会发展变化的、光鲜亮丽的风景。我想,你们就是风景。
临行前偶然看到一段1995年的街头采访,记者提问:“您认为中国在21世纪会是什么样子的?”被采访的有女学生,有退休的大爷,有上班族等,他们说:“我想21世纪的中国啊,吃的玩的穿的交通啊都会改善很多。”“我想由于我们的开放政策,我们国家的商品会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人也走向世界,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强大的国家。”被采访的人浑身充满朝气,从他们的谈吐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活力。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代人的象征。直至今日我才逐渐明白这类影像的意义所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如果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那不妨先行动起来,等放一放再看。
举报 收藏 点赞
我要评论